EMC·易倍体育(中国)全站官网中心
EMC·易倍体育(中国)全站官网中心
集团动态

中关村论坛开幕!最亮眼的TA,北京建工造!

2024-04-25

4月25日

备受全球瞩目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

盛大启幕

作为本次论坛最大亮点之一

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主会场——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首次服务于论坛

犹如“未来飞行器”

降临“三山五园”侧畔

为首都北京又添一座

简约、现代、充满未来感的“科技会客厅”

作为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先行军

北京建工建设者用485个日夜的

接续奋战和精益求精的细节控制

将这座极具国际化设计语言与

科技色彩的会议中心从蓝图变为现实
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和

使命必达的铁军精神

诠释着首都国有企业主力军的担当

担当 · 千人会战 使命必达

 

“南有博鳌、北有中关村”,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迄今为止已举办13届,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高端国际论坛。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关村论坛开幕式视频致辞中指出,“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更高定位意味着更高标准,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高标准建设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位于海淀区新建宫门路与万泉河路交叉口,海淀公园北侧,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地处“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与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的交汇地带,彰显其融汇中外、贯通古今的思路。作为首都城市建设主力军,北京建工近年来在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勇担重任,先后承担了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一批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和附属设施建设任务,并承担了多次中关村论坛临时会址的装饰装修改造施工。面对新的使命,北京建工扛起政治责任,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担当,第一时间集结精干力量。2022年8月,项目团队跑步进场,开启施工。

 

 

从2022年盛夏开工,到2024年暮春投用,打造一座造型优雅的科技殿堂,项目团队只有满打满算不到2年的工期,其间还跨越冬季施工和春节。因此,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项目,“开工就是冲刺,起步就是决战”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项目团队融于日常管理每一天,每一项基础工作的对标标尺。“关关难过关关过,遇到问题,我们团队就聚在一起商量,不吃饭不睡觉也得把法子想出来。”回想起攻坚的日夜,项目总指挥张莉莉感慨良多。

 

 

动态管理、节点比照、划分流水段、方案分区优化……在最高峰阶段,1700余人会战的施工一线,从每次深夜完成钢筋验收,为后续工作预留时间,到管理人员24小时在岗,塞满全部有效时间,项目团队协同推进、高效协作,2022年除夕主体结构全面转入地上施工,56天,3000吊次,完成8400吨钢构件吊装,210天完成1.7万平方米种植屋面、1万平方米金属屋面安装,2023年底高标准实现完工,北京建工建设者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跑赢时间,力保这座创新创业者的“科技圣殿”如期亮相。

 

智造 · 前沿科技 服务创新

 

作为一座以“科技、文化、绿色”为核心理念设计建设的现代建筑,与传统方正的会议中心截然不同的造型,是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最为吸睛的看点。从空中俯瞰,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由北向南缓缓舒展,像一枚植物叶片点缀在城市中间,诠释着“顺应自然,但求意境”的前沿空间构造思维,让建筑充分融入自然环境,打造出“自然旨趣”的空间,仿佛一株穿越时空而来的未来植物,扎根“三山五园”间,在自然生态的外观中,孕育着科技与未来的无限可能。

 

 

充满想象力和未来感的设计理念,对于承担建设任务的北京建工项目团队来说,意味着极致复杂的施工挑战。舒展流畅的不规则曲面建筑屋顶和向外伸出的雨棚,优美的韵律感由2769块双曲蜂窝铝板构成,不同的曲面角度,带来各种不规则错台,几乎每一个角度的每一条曲线都不一样,这就意味着每一块板材都各不相同,有且仅有一个规定定位。基于此,项目团队精准地把控施工的每个环节,依托BIM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参数化建模,并采用三维模型加工组件,确保了外观造型的完美呈现。

 

 

作为顶级科技会堂,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会场内,从视觉上几乎感觉不到支撑柱的存在,这背后的秘密也来自北京建工项目团队的匠心智造。依托BIM+MR的施工现场全景展示综合技术,项目的工程师们穿戴智能眼镜设备即可在施工现场对建筑进行整体沉浸式展示,还能够实时进行结构的应力、应变监测,打破虚拟模型、数据与实际现场之间的“时空障壁”,让有限元仿真数据得以在原位呈现,完美融合,通过高效和贴近现实的模拟,项目团队施划了184根、最小柱径仅400毫米的钢结构支撑柱,经过细致的点位演算,确保每一根支撑柱可以实现最优的受力承载,成功托举起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屋盖,这一结构形式国内罕见。

 

 

从“视”到“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使用功能的极致体验感都少不了北京建工项目团队的“智”造加持。为打造国际一流室内会议声学环境,避免主会场、宴会厅、多功能厅等大空间混响、回声现象,项目团队根据大型会议空间声学特点,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辅助声学设计,直观地获得了室内声学设计所需的多种指标,从而在早期设计方案阶段就开始为设计者提供指导,对合理分析、优化室内声学设计方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依托国家声学单位检验通过的吸声材料比选,寻找到了兼顾吸声、防火、耐久、环保、轻质等特点,便于施工、观感良好的吸声材料,一举多得实现了声学功能的高效统一。

 

 

在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碰撞与交流舞台的实践中,北京建工交上了一份属于建设者的创新“智”造答卷,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共计38项,自主创新技术5大项,部分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创造性的建造诠释着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创造性的内涵。

 

匠心 · 极致雕琢 塑造经典

 

绿色,是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又一张靓丽名片。种植屋面、地源热泵、智能照明、节水系统、海绵设施……绿色、低碳、环保的现代建筑背后,北京建工项目团队用“简约而不简单”的匠心雕琢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施工挑战,用工匠精神默默守护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想象。

 

 

新会址为异形钢结构屋面,屋面坡度不均,为了更完美融入“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自然环境,工程设计了1.7万平方米绿化种植屋面,为了实现建筑线条的完整流畅,避免影响建筑造型的整体性,项目团队优化管线、排风布设,将建筑的通风格栅等功能设施隐匿于屋面,并创造性地在种植屋面铺装了清水混凝土的路径,高空鸟瞰如同“叶脉”,为建筑美感点睛的同时,有效满足了设施维保功能要求。

 

 

漫步室内,整个空间几乎“不见直角”:每个会议厅的四个顶角都呈现圆弧状,包容并蓄,气脉贯通,带给参会者从内到外的协同感受,头顶的弧形灯带如一颗颗划过天际的流星,极富科技感。为了达成自然曲线效果,项目团队采用了双层硅陶板与厚微晶砂作为装饰饰面,利用特殊材质的物理属性实现“每一块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曲度”的设计构想。在主入口走廊顶部,项目团队采用了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同款的ETFE膜,不仅具备了耐高温、耐辐射和优质机械性能,还可以补充整个大厅采光,实现建筑的绿色节能。

 

 

由于项目紧邻“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筑控高的要求是项目团队结构施工中的又一大挑战。以举办国际一流会议标准设计的2000人大会议厅要求室内净高不低于9.5米,这一标准距离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建筑控制高度仅有不到3米,为此,项目团队在大跨度会议厅、宴会厅等大空间区域应用了国内首例不出筋的开槽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技术,将屋面结构梁高削减40%,在满足种植屋面荷载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超薄”屋顶,有效解决了建筑低限高要求和室内空间的矛盾。

 

智慧、智能、智造

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本文部分图文内容来源于官方媒体,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策划:北京建工党委宣传部

最新消息

我们不仅仅是建筑工程承包商,我们更致力于成为城市建设综合服务提供商。

建楼育人是我们的企业宗旨,我们努力为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